这次的ai浪潮主要还是供给侧的技术变革,而不像移动互联网那样在需求侧创造了全新的场景和体验。
这一波AI行情更多是生产端效率提升,对于消费/需求端似乎没有看到有什么明显的提升。很多人用AI写代码、做应用,只是换了一种更高效的生产方式,节省的是人力时间成本,但在用户端并没有创造新的解决方案,用户不会为此支付溢价。我认为互联网技术提升的是信息传播效率,将很多线下的物质、信息流动抽象到了互联网上并加速,由此带来的是事务解决效率的提升;AI则是一种让机器具备类人思维的技术,最终可能落在智能、决策、信息自动处理上,Agent、机器人、数据分析决策等方面。现在的技术可以让用户在数秒到数十秒之内解决一些问题,但还有不少人工决策,AI未来也许是识别需求,快速自动决策,纯托管。
只是ai目前受限于技术能力,如果能力达到,最大的价值是一个深度变革现有的社会运行模式,比如数字员工的普遍应用改变企业用工形态,如果社会治理跟得上,我们有可能过上大部分人不用工作的生活,当然也有可能是ai被垄断,大部分人的生活沦为更底层。 还一个就是ai有可能加速我们的科技突破。
生意本质是用较低的成本把大家需要的资源/成果送到他们手上,从中获利。这里的“需要”可以是硬性需求(要吃饭买菜用水电之类)也可以是目前不存在的需求(要买labubu送礼物环游世界之类)AI可以加速“实现一个想法”的过程,但比较难找到用户需求、复杂的场景对齐方法、和真正能卖钱的创意。
但是有这么多low hanging fruit带来的技术平民化和海量知识,大家能花更多精力在“产生创意”而不是“实现设想”上。往年要做两个月的东西,现在两天就做完了。这样的生产力潜力还是很厉害的。大家要么沉迷快餐娱乐,智商大退化,要么得利于AI发展。做出以前在时间跨度和规模上都不可能的发明创造。还是蛮有潜力。
我直觉觉得ai带来的可能是某个点会从量变到质变,但纯互联网产品可能就是一直默默增长的曲线(我属于ai从业者,这个结论主要基于直觉)